转眼已经2012年2月中旬了,最近有些焦虑,早上醒来突然想起去年的美好状态还没记录就已经切换回焦虑的正常人生状态了,很为2011年的自己不值,翻出去年底写的总结草稿,基调多美好简单,和现在的状态大相径庭,不过秉着“宁可滥记一百,不可漏记一个”的原则,我决定接着记录,给这么重要的一年一个片段,哪怕只是流水账也好 :)
——————————————废话完了的分界线——————————————
这是我人生中第三个重大变化年,1994,2007,然后,就到2011了。这也是我认为最幸福的一年,从外在到内在,一切的一切都很好,从知道幸福和不幸福是两种感觉以来就没有这样“只缺烦恼”过。当然,当我使用“最”这个词的时候,我也知道那意味着接下来的路,可能是下坡的。我不贪心,有这么丰富且不乏亮点的一年,我想我准备好了。
学习?工作?
2007年我决定离开拉萨的那份工作,也是我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大概用了两分钟时间。典型的年少轻狂,天大地大的豪情万丈,不知何为害怕,何为安定,何为稳重。在中国的版图上,任何两点的距离对少年的我来说都是可以跨越的,不需要计划不需要等待,少年的家当少得可怜,随便一包,哪里都走得。——可是BXX机构的这一次的离职,前后将近一年。去年下半年,我开始在工作上焦躁。我是感谢BXX的,除了可怜的管理水平,对于雇员来说那真是个不错的机构,尤其对于2007年底我那样一个专业工作经验几乎为零的初出茅庐的学生来说,BXX是我所有关于“工作”“职业”概念的起点。刚去的时候,一位前辈说我简直像一块海绵一样在吸收。是的,因为我起点不高,也因为BXX确实是个有一定广度的平台,我贪婪的享受疾速成长——可是三年半后,我的心态还是海绵型的,周围却没有了可以吸收的养分,或者说,我吸不进来东西了。所以,我想离开。BXX的时光是快乐的,因为可爱有才的同事,体贴真诚的上司,自由的氛围。依我尚浅的工作资历,我不知道遇上一个能和同事成为好朋友的工作几率有多高,但我确定不可能再有一个快乐到这种程度的工作环境,至于如此坦诚有爱的同事,更是奢望。
四年的工作我积累了一些的经验,喜悦,成就感,也积累了一堆的迷茫,困惑和追究的动力,收获一些小成绩的同时更常常感到自身的渺小,知识储备的不足,不论是西藏还是工厂,这两者包含了太多太多我无法解答的问题,但它们又都像一张大网吸引我朝里探寻,尤其是农民工,这个词对我有魔力,我接触越多越觉得我应该了解更多,我固执的觉得认识和理解今天的中国就一定要理解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但我现有的能力已经没办法了解更多了,我哪怕成为一名工人也只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希望能有时间来沉淀过往看到的想到的,并有一些理论来指导我不停留在表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旅行的经历中,我发现对我而言了解甚至走进别人的生活远比美丽的风景来得吸引,我也不知道这种吸引从何而来,但它就是存在了,而且越来越强烈,我没想压抑这种吸引,于是所有的问题和吸引都指向了一件事情:学习人类学。
当工人?骑车去旅行?
2011年之所以会让我记忆深刻除了有影响人生的大事发生之外,也因为它的异常难过。二月的考试,三月的各种申请手续,五月的签证、搬家、工作交接、出行准备,六七月的骑行,九月的异国适应,十月的语言难关,十一月的一万二千字的英文论文————每一个阶段现在想来当时的心焦和之后的喜悦都历历在目。偶尔有人陪伴,大多数时候是享受一个人作战的美好,不知不觉中很荣幸的被安排了这样高效率的成长机会。
离职前有过挣扎,我是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做一个月的工人,还是去做四年前就想做的骑车去西藏这件事。去做工人,是因为我想接近想了解这个职业;骑车去西藏,我没有目的,就是了一桩早前给人生确立要做的事。最后决定做后者是有一天因为压力大和孤立感我哭了,然后我对自己说,离职后轻松点吧,去做没有目的的事,没那么累。
对于骑车去西藏这件事,我就是这种得过且过的心情上路的,想着坚持不了的时候就放弃把车寄走,毕竟出发前没骑过,连单车怎么变速都不知道的水平,我期望值真不太高。我不过也想顺便去看看:那里,变了吗?后来,我谋划了无数次放弃,我体会了最深刻的寂寞,最麻木的屁股,我遇见一个个或一群群可爱的人,还享受了作为唯一女性的种种优待。一个月里我坐了四次车,这比我原来设想的一级目标的坐三次车多了一次,到底还是留了些遗憾。不过总体说来我是骄傲的,也特别感恩自己的幸运,如果不是后来遇到的伙伴,我八成是放弃了。我很希望能将这一段路记录下来,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还取了个自以为高明的名字《何征途》,可惜进展缓慢得和我整理照片的速度差不多。
到拉萨之前,我几次三番的表白,到了拉萨以后再不骑车了!可是原来骑车旅行这件事也和旅行一样,会上瘾。骑的时候痛苦,久了不骑又想念。在爱丁堡这么不适合骑车的地方我贱贱的买了单车,又贱贱的常常骑。我希望,从这一年开始,骑行也成为我生活里不缺少的一部分。
记忆?失忆?
2011年我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变得很怕失忆。原因一是,六七月在去西藏的路上,总想起几年前的一些片段,却零零散散,怎么努力都拼不起来。我原以为很多东西,只要重要,就不会忘记。原因二是,九月到了爱丁堡,初来难免想念自己的国家和朋友,却发现想得很空洞没有凭借,我不爱拍照,也不喜欢记录自己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我惊恐的发现,只要我关上QQ,我可以完全和我的过去决裂,而且只要我愿意,没有人可以找到我————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从此我着魔一样的拍下每一个我觉得日后我愿意想起的场景,尤其在旅行途中。甚至想得起的话就在睡前写几句小学生日记。在贝尔法斯特的时候和一个环球旅行的美国男生走过一天,告别的时候他说,我今天拍的照片是半年旅行以来最多的一次,因为你说得对,我可不想以后想不起来今天看到的东西。————哈哈。
西方学生?中国人?
工作了之后再做回学生是件幸福的事,工作了之后再做回自己喜欢专业的学生是件更幸福的事,如果还是在一个喜欢的地方学习就更更幸福了。这一年,我无数次感叹自己的幸运,能在对的年纪,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学习对的专业,并有对的状态去享受。这种状态是比这件事情本身更值得庆幸的。作为一个学生,我又感到了脑袋里产生无穷问题的快乐,又能像海绵一样吸收一切。确实,也常有看书看到想把书摔了的状态,有写论文写到要握拳深呼吸的状态,但更多的是看书看到内心产生共鸣的快乐,和某些问题豁然开朗的快感。作为一个学生,日程上会有一大块时间空白了,可以除了“想”除了“白日梦”什么也不做。我并不认同我在这里学习到的一切,但我的确变得更加独立,也更加谦卑。独立是因为我有了更多批判的能力和笃定,谦卑,是因为更懂得自己的无知。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西方国家地点的意义是,一是接受的知识、方法论、思维方式是西方的了,它们的确和东方不同,它们匪夷所思,它们甚至不可理喻,但,它们条理清晰,它们按部就班,它们也貌似接受异见。二是考虑的范围突然就从北京和广州的范围变成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拉丁美洲和欧洲的范围,突然连巴布亚新几内亚、毛里求斯的人的性格、文化也是可以考虑的了,突然世界的各种可能性成几何倍数增长,突然发现,孝顺父母是只有中华文化才认同的事,而系统性可以让一个国家变成现在的英国。图片里电视上的各种肤色各种睫毛长度的面孔突然变成了活生生的人,并互动着,以各自不同的文化烙印,思维方式。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突然降临的全球视野让我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中国。这个学校的学生来源非常广泛,单我们宿舍就涵盖了所有有人生活的大洲。跟所有这些人接触交流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诟病的中国的西方化相比较而言是假象,中国人原来是距离西方最远的那个族群。不仅如此,在非洲人拉美人都在吃着烤面包,把英语、西班牙语当母语,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向西方靠拢的时候,中国是为数不多没有按照西方指点、走西方的道路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在不走西方道路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着让西方国家从不敢小视的国家力量。在各种貌似五彩斑斓的多元中,中国似黑白影像,不显眼,但一旦在一群彩色中被看到,就刺眼。这既是中国的低调,也是中国的坚持。西方人不懂,为什么中国人不爱说话,为什么中国人容易脸红,为什么中国人的英文最差,为什么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那么奇怪,为什么中国人对人情对关系那么看重,为什么中国人可能在非“人道”的环境里干那么脏那么累的活,为什么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社会骂的要死却丝毫不允许外人说一点不好——因为,在经历了几百年的苦难历史和近代文化浩劫之后,中华文化虽然受损却依然屹立着,以一种西方人捉摸不透也难以入侵的古怪方式屹立着,并和西方保持距离。
我一直知道我比旁人更爱“中华文化”,但却是在这里的经历之后我才具象的明白我爱的到底是什么,也赫然发现我的根早死死扎在一个地方。离开那个文化包涵的地方,我可能开心富足,却不可能快乐、幸福、实现自我。
感情,亲情,友情及其他
各项都好。还多了个弟弟。:-) 另外,我正在向一个优秀的厨师迈进 :-)
2011年关键词:幸福
午后,看这篇文章竟然原本起伏不止的心绪渐平复下来……有你真好:)我想,我该恢复那个不时写下些什么的我了……
真高兴你能这么想,加油!因为曾到过天堂,所以应该更有力量去向往和希望:) 至少我们彼此一直都在。这个星期的结果不管怎样,对你都是可以承受的,女“强”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