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九十年代初的一篇散文。不记得是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不是很懂,但觉得很好。现在我也不是都明白,可能也不是全都同意,但还是觉得很好。我是说,我还不完全懂他对生命的看法,但对生命的那股韧劲,心向往之。还有关于母亲,关于生活中种种角色,关于际遇和希望,关于磨难与福祉。在地坛[……]
分类目录归档:借
锚
“那个「愚昧无知」的乡村对于我,是剥夺还是给予?安德烈,十八岁离开了渔村,三十年之后我才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明白了我和这个渔村的关系。 ( http://www.tecn.cn )
离开了渔村,走到世界的天涯海角,在往后的悠悠岁月里,我面对黑白价值的颠倒,观看权力的更迭,目睹帝国的瓦解、围墙的崩[……]
那一天 那一月 那一年 那一世
流浪歌手的情人【转】
她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不肯用手机的女孩儿
初次见她是在蜗牛的酒吧 拉萨晚秋的夜晚已经很凉了 她依然穿着很单薄的衣服 酷酷的抽着大前门 锡纸烫过的头发 包头的线帽 长的象极了瞿颖 但眼睛亮亮的和星星一样
没怎么说话[……]
你不是一个混蛋 [转]
童话
哈哈,难得起早,心情大好,今天是吃素的第九天了,打破记录,不知道还能坚持下去不,那些小动物太可爱了,而我每次的吃素宣言都以失败告终,总有假惺惺的感觉,到看了动画片又信誓旦旦的开始,最唱记录也不过才九天,唉,人呐
&nb[……]
当悲悯和焦虑成为职业的一部分3
张:你举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记者对社会的判洞察能力和对趋势的判断能力。
杨:中国很多问题是屏蔽的,有它的历史形成的过程。甚至我们近前的历史,比如20几年的改革历史,不少记者同行,都是简单了解那些宣传性文字,历史盲,肯定也是现实盲,所谓调查的价值可想而知。我也是在做了10几年记者,才觉得稍微有些历史视野。[……]
当悲悯和焦虑成为职业的一部分2
张:能不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以下职业记者与“英雄记者”之间的区别。还有〈〈南方周末〉〉有一种“集体悲情”,这种悲情对新闻操作是否有影响?
杨:更具有我们所说的“新闻英雄”的气质,他的价值出发点更倾向于“轰动效应/公共利益”。
新闻单位和调查记者,都有自己的策略选择。这在于你对环境的看法。
多年前,编辑部有次[……]
当悲悯和焦虑成为职业的一部分1
单枪匹马的反私彩战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木乔镇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湘北小镇,唯一一条连接外界的水泥路横穿镇子,两旁都是店铺。每逢中午时分,街上有些冷清,看不见什么行人。“可一到开码日,整条街便人头攒动,就像开了锅一样。”李许皱着眉说。在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