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看不到自己的任务列表上一排排的事情在张牙舞爪,记录下最近看的几部和中国、尤其是和工人有关的纪录片,很快又要忘记了。
1. 《中国》安东尼奥尼 意大利 1972
我猜这大概是世上最被附着政治意味的影片之一了。七十年代的中国,还在文革中的中国,美国、苏联、台湾及整个世界都在翘首期盼一窥究竟的中国,意大利共产党员安东尼奥尼带着摄影机进来了,带着西方的好奇,世界的窥探,以及,中国政府的宣传自己的严肃动机。拍摄难度可想而知,显然每一个路线每一个场景都经过领导批示,并由千挑万选的专人陪同。———然而大师毕竟是大师,所谓画面结构内容都受到限制的时候,他选择人脸,及眼神。各种惊奇的,畏惧的,平静的,自豪的,麻木的,天真的,憨厚的,以及,做作的、被导演过的脸。我想是否因为我是新闻专业的关系,这个影片对我而言是最大限度的诠释了“不评价”,与时至今日的西方新闻精神一脉相承。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这个影片虽然对纪录片的指导意义不大,却仍不失为中国文革的珍贵影像的原因——它真实,并尽力的,靠近客观。就像他说的:“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
题外话是,后来的安东尼奥尼成为彼时中国执政党的敌人,因为他没有高大全的怪异概念,没有呈现一个不怪异的中国。这几乎比影片本身更能表现那个年代的特点:1973-1973年,四人帮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持续将近一年时间的对安东尼奥尼的批判。仅1974年2、3月间发表的部分文章就结集了一本200页、收录文章43篇的书,名为《中国人民不可侮——批判安东尼奥尼的反华影片〈中国〉文辑》。而这位安东尼奥尼,如果你没有听过,那么他有一部电影叫《云上的日子》。
安东尼奥尼《中国》在线观看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RGY8tqF0lA/
2. 《沿江而上》 张乔勇 加拿大 2007
大国大工程下的小人物小家庭,三峡不仅仅是一个大坝,也是百万蝼蚁小民的迁徙沉浮命运的诱因。简单说,两个年纪相仿的少年的家庭在三峡兴建前后对比的故事,可实际上,有各种对比,富的穷的,外国的中国的,水上的水下的,人造的自然的,有力的无力的,再生的永远消失的,小民的大国的,中国的世界的。诸多追问。我几乎都要看到导演思索的眉头。选题和龙应台《大江大河1949》前面几篇相映成趣,却因为影像的关系更有代入感。导演是加拿大移民后代,西方和中国文化后裔的双重视角让这个片子比《三峡好人》少了些出其不意的修辞,多了些朴实的疑问。
题外话是,这位张先生在影片结束后办了一个网站为纪录片中那位穷人家的女孩子余水募捐,学费和父亲的医药费等等。让我想到人类学中田野调查后的种种可能性——此点尚需斟酌,虽然我也无意成为人类学家之类的
《沿江而上》在线观看地址:http://v.pptv.com/show/7BwIhu5UxAJl40s.html
3. 《归途列车》 范立新 中国 2010
在广东打工的四川夫妇过年回家的故事。确立拍摄对象之后的拍摄时间跨度至少是两年。这个家的十六岁女儿丽琴是故事矛盾焦点。作为有幸不断走进工厂的人,我很难客观评价这个纪录片。每一个场景都见过,每一个情节发展都不意外,见过太多“张家夫妇”,也见过一些“丽琴”,可即便这样还是没忍住眼泪,因为太知道这个家庭的毫不稀奇。春运的广州火车站,多少个翘首期盼的赶车的人,就有多少个或心酸或纠结的故事。三亿农民工不知何去何从,三亿农民工家庭迷失,中国的最大现实,不只在城市愤青的咒骂讥讽里,不只在热热闹闹的微博上,更在有话说不出的农民和农民工处
《归途列车》在线观看地址: http://www.iqiyi.com/jilupian/20120107/263ce501241a1fc4.html
4. 《China Blue》(中国蓝) Micha X. Peled 美国 2006
讲述一条在美国特价清仓处理的牛仔裤背后的故事——中国女工的故事。故事讲得面面俱到和公正。虽然是西方人看中国的视角,充满探索的意味和惊叹,但难得的,这个片子能让人记住几个人的名字,这在其他的西方视角的中国工人纪录片里比较难看到的,有“人”。与此同时,做到了全面记录各方视角,连压榨工人的工厂老板的声音也认真聆听了。对产业链的批判藏得很自然。让观众理解了老板,并将原罪根源指向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品牌商。我一度以为这是日本人拍的,因为音乐太日本了,直到影片最后上扬的意味,这种积极态度是美国人专属的。一面惊叹中国人勤劳,一面同情女工悲惨处境,一面指责西方伪善,还不忘积极下未来,虽然也不知积极什么
题外话:起初我觉得这不是纪录片是怪胎,修凿的痕迹很重。后来发现后期配音不是刻意的,是被政府缴了好几次家伙,不得已而为之。这个题材的纪录片的拍摄难度可见一斑,能见天日已实属难得。
《中国蓝》迅雷下载地址(有中文字幕):
5. 《Mardi Gras: Made in China》(狂欢节:中国制造) David Redmon 美国 2005
一面是新奥尔良的狂欢节上美国女人们为得到更多珠子项链争相裸露出胸部,一面是粉尘噪音的车间里随时可能被机器压到手的中国女工们面无表情的生产珠链,此纪录电影信息量对我来说不算稀奇,但对比手法用得极致,很有力量。两个场景不断重叠,两个场景中的人也不断被带到对方的情景里,对比,对比,对比,还是对比——这是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不仅仅纪录片)中将对比用得最淋漓尽致的。连背景狂欢音乐用的都是工厂噪音电子合成的。除此以外,整个片子充满西方式的同情,就是虽然进入得不深,但到处可见“人道主义的关怀”。
题外话:看完这个片子之后,我激动得马上给导演写了封邮件,不自量力的说了我认为片中做得极好的地方,也委婉告知我认为有待改进之处。好吧,是我认为“委婉”。如今在纪录片界已经小有名气的这位D.Redmon几天后回复了一封不比我原邮件短的邮件,对我提出的不足之处一一回应,坦承确实可以作为之处,也坦言拍摄的种种困境。着实是一个诚恳有爱的导演。可惜的是,心系全球化的David如今的视线早已不在中国,而是投向各种新兴地区去了。
《Mardi Gras: Made in China》迅雷下载地址(无中文字幕,不过对白很简单):右键点击复制
6. 《Manufactured Landscapes》(人造风景)Edward Burtynsky 加拿大 2007
如果说《中国蓝》尚能有工人个人的影子,《狂欢节:中国制造》尚有显而易见的“关怀”,那《人造风景》就把这一切严峻的藏起来了。这是最符合西方客观、理性记录标准的那一类纪录片,冷静,庞大,不表态。显然,这是更成熟的纪录片,几乎可以断定是团队作品,一个个长镜头,远景近景的切换,庞大与渺小的悬殊,很多鏡頭處理得都跟画一樣。從太空一樣大的生產場面到集訓到工人的臉,一層層抽絲一樣撥離。再從小的工位到孟加拉勞動力到中東油輪,又一層層集中。很“技术”。 这个纪录片更加说明,西方角度工人紀錄片講的是“全球化”,不是講“人”。看到有人说,这是同类型题材中最好的纪录片,我想,这个人的生活一定离工人很远。
《Manufactured Landscapes》迅雷下载地址(无中文字幕,旁白不多):右键点击复制
7. 《妈妈回来吧–打工村的孩子们》 NHK 日本 2006
NHK在纪录片领域真算一朵奇葩,产量高,题材广,还总有股清新之风。而且看上去都是小团队制作,成本不高。这个纪录片一看名字就是温情路线,不知是否因为我是母性泛滥的那类人,这个片子非常打动我,再加上日本女生甜甜的声音,很难不入戏。
这个纪录片中,NHK的入手点是一个典型打工镇上的镇小学,选取的几个孩子的家庭很有代表性,孩子的态度也值得玩味。日本人啊,把这个片子处理得到处是人情味,但又不像《归途列车》那么沉重和像故事。我最认可NHK的地方在于,它拍摄的纪录片非常有对象感,就是一开始就是为普通民众准备的,一点儿也不会故弄玄虚,也不会有任何关于得奖和国际化的考虑——当然,这是因为NHK是电视台。不过话说回来,在BBC都不自己制作纪录片的今天,有多少电视台的纪录片是自己制作的呢?
《妈妈回来吧–打工村的孩子们》 迅雷下载地址:右键点击复制
——————————————————————————————————————
对于中国工人这个话题,西方人很难进入,却可以把视野放得很大,看,那么浩大的产业链,工人,是链上小小一环中小分子,不会记得什么分子的名字,也不需要分子的故事,需要的是分子的群像,进而展望的是全社会的产业未来;对中国人而言,一则本身情感使然,二则多少有国际名声的考虑,很容易陷入一个讲故事的偏执立场,导演几乎讲得泪流满面,却不晓得,看客们总在怀疑,那是真的吗?而至于故事之外,似乎确实是无力承担。在我看来,两种角度都有很好的一面,但不要强迫我思考,怎么思考,那是我的事。
好困,又语无伦次了,睡觉吧。。。《夹边沟》,什么时候能记录一下呢?
很好听的一首唱农民工的歌:
^_^ 貌似我总是很准时!呵呵,后面的没仔细看,不过第一个仔细看了,貌似那个时代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陌生的,有时间倒是可以去看一下安东尼奥尼的《中国》!